半岛Bandao官网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与人类健康团队联合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研究人员在国际食品Top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JCR一区,影响因子11.176)上发表题为“Dietary sources, health benefits, and risks of caffeine”的综述论文,全面总结了咖啡因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及其对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肝脏疾病的保护作用,以及长期或过量摄入咖啡因对睡眠、偏头痛、眼压、孕妇、儿童和青少年的副作用,对正确认识和适量摄入咖啡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甘人友博士、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华斌教授为本文共同通信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C1604405)、成都市国家农业科技中心地方财政资金(编号NASC021KR01)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14B020205002)的支持。
咖啡因(1,3,7-三甲基黄嘌呤,C8H10N4O2)广泛存在于咖啡和茶中。研究表明,咖啡因在摄入机体后的45分钟内迅速被胃和小肠吸收,然后在肝脏代谢。咖啡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适量摄入咖啡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的风险,和某些癌症。此外,咖啡因是精神和神经疾病的保护因素,如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然而,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导致失眠、焦虑、偏头痛、精神萎缩和其他副作用。由于咖啡因的双重作用,应特别注意咖啡因对特殊人群的影响。例如,一些研究报告了咖啡因对青少年、儿童、孕妇和其他敏感人群的潜在副作用。
图2. 咖啡因的生物活性和健康益处,包括抗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减肥、抗糖尿病、抗癌、神经保护、保肝、改善身体机能和镇痛作用。
本文从Web of Science since核心合集中搜集了从2016年至今的咖啡因相关的高质量文章,总结和讨论咖啡因的膳食来源、有益健康影响和潜在风险(图1-3)。发现,虽然咖啡因对人体的有益和有害影响仍在争论中,但适量摄入咖啡因可能是预防多种疾病的健康生活方式。但是,应特别注意,特殊人群和对咖啡因敏感的人应该限制/减少他们的咖啡因摄入量,以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此外,还应评估咖啡因的更多生物活性和健康益处,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及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验证从实验室工作中获得的咖啡因的生物活性。
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专业,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分子内分泌学专业。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助理教授,目前担任 Frontiers in Nutrition期刊副主编,以及多个国际期刊客座编辑。
研究领域为植物与人体健康。研究方向包括:(1)西南地区特色功能植物(农产品与中草药)调节人体疾病与健康的功效与机理研究;(2)植物功效成分的精细化提取工艺与设备研发;(3)植物基大健康产品开发,包括功能食品、发酵食品、植物精油产品等。
对功能植物的抗氧化多酚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药、香料、豆类、茶叶等中发现了多个富含抗氧化多酚的天然植物来源,并对其抗氧化、抗菌、抗炎、保肝等健康功效与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多种植物中抗氧化多酚的绿色提取工艺,为其进一步开发植物基大健康产品奠定了基础与科学依据。
李华斌博士是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理事和国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食品和食品安全,已发表200余篇论文,其中140 篇为SCI论文,H指数41,并参与撰写18 本英文专著,部分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多种媒体的广泛报道与关注,例如美国《时代周刊》、英国《每日电讯报》、英国《每日邮报》、日本东京电视台、香港《文汇报》、新华网等。李华斌教授入选了2018以及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文章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官网,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英文摘要原文。半岛Bandao体育